对背法的一点体悟

更新: 2019年12月05日
【明慧网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三日】大家能够经历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关走到今天,其实都是不容易的,了不起的。但最近看到有些同修(不是很少数)出现发正念倒掌、学法炼静功犯困、长期病业关、心性关过不去等等,大家心里也很着急,经过多位同修的交流,发现背法可能对以上的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很多同修都说背法让他们受益良多,有些同修也知道背法好,也背法,但是遇到一些困难不知如何克服,所以今天就把背法的心得体悟和大家切磋交流,希望对同修有一点帮助。

我今年六十八岁,得法九年,背法三年半、总共背了《洪吟》六十首,《转法轮》三遍又三讲。师父为什么一再强调学法是第一位的?我的理解是,因为我们是修炼人,所以不论我们是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做任何大法项目都是在修炼中,所以用法来衡量指导我们的方方面面,就至关重要,所以我体悟到学好法的重要性与没学好法的严肃性,因此这些年来,每天想尽办法学好法是我最重要的一件事。

师父要我们学、念、记《转法轮》。刚刚得法时,因为不熟,通读法容易专注,等时间长了,越熟了,通读时就容易走神,不入心,流于形式等。但这种情况很难察觉,很难意识到甚至意识不到。四年前,我发现我有上述的这些状况,有些同修也发现有此情况,我很明确知道,这种学法状态,对我们修炼提高是有很大障碍的,我必须想办法突破它,因为法是根本。

对于背法,我的认识是:因为我们已经活了百、千、万世了,为了名利情迷的太深了,后天形成的观念屏障太大了,业力太重了等等。通读若走形式,只能是人的表面较浅层次的接触到法。而主元神在很微观中很难接触到法,这时主元神表现就是不清醒,当不了自己的家。此时外来信息包括各种灵体、观念、执着、思想业力、副元神等就变成主体主宰你的一切,干扰你。而这次师父是来救度主元神的,那主元神不清醒,师父如何救你,你如何修炼,这就造成许多修炼上的困难,如上述所说的发正念倒掌、学法犯困、长期关过不去等等。所以有时会感慨说:得法通读法这么多年,遇到问题时,常常还是常人的观念在主导我们处理事情,而不是法,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在法上。如何突破呢?

在师父的巧妙安排下,我开始背法了,背法时是要相当专注的,是从洪观到微观,身体全部细胞,从分子、原子、质子等都溶于法中,这时主元神容易接触到法,受到法的归正、启悟。法能洗净你,启悟你的一切,如此越背好法,主元神越清醒,越强,体现在修炼状况是:

1、常人的观念少了很多,它一出现,容易察觉到它,排除它;

2、发正念不倒掌,效果好,学法较能专注,不容易走神;

3、思想业越少,思想越纯净,一思一念越清楚,向内找较容易,执着心容易找到,容易发现不在法上的事情;

4、矛盾关来时,容易想起法来,一想起法,关已过一些了,一关一关比较容易过,提高就较快。

5、修炼层次越高,越能体悟高层次的法理。

师父说:“高层次上的法一定要学透,知道怎么样去修炼”[1]。具体处理事情时,用较高层次的法理,还是用较低层次的法理,甚至是常人的观念,差别简直太大了,因为越高越简单、越接近真理,越低越复杂,离真理越远。越用高层次的法处理事情,修炼状况越好,做三件事情的时间越多、效果也越好。

我背法的一些经验是:

1、每天要有進度

今天背到哪里,明天往下背,一直往下背,背了会忘是正常。

2、不要被背法慢的表象障碍住了

因为背法是从宏观到微观,层层粒子全身细胞都在背,越微观,法力,威力越大。刚开始背法时,只是把学法的时间分配一些来背法,每天还是有通读的部份,比较不容易有挫折感。

3、不要带有常人的观念

常人的观念如年纪、学历,修炼不看年龄大小,学历高低。你记忆力不好,师父说:“学法不怠变在其中”[2],大法弟子修炼中都是法炼人的。你说没时间,旧势力就让你没时间,我们要想,我们有时间,大法弟子的意念是起作用的,就是单纯的一念决心背法,师父给弟子智慧。

4、碰到修炼状况不好时,关不好过时,更要坚定背法,这时就是干扰、考验,多吃一点苦,多忍一下,多坚持一下,过后那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则长期过不去关,那才更痛苦。

刚开始背法确实有些辛苦,但是我们思考一下,当我们过心性关时,那种剜心透骨的痛苦,过病业关时那种身体上的痛苦相比之下,背法的辛苦实在太少了。背法时间越长,苦越少,快乐越多,到后来只有快乐,没有苦。背法就是主动同化法,越同化法,关来时就显得小了,容易过了,痛苦少了。

回忆我在过生死关时的情形,当时突然间咳几下,气就上不来了,熬了一段很痛苦的时间,现在想起来,还会后怕。那时摆在我面前的只能一个正念:“请求师父加持我、救我,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否定旧势力一切干扰,没事。”我知道如果这三年半没有坚持背法,正念不够强的话,是过不了这一关的,而且不知道要拖多久才能过的了。

层次有限,不足之处,还请同修慈悲指正。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转法轮》
[2] 李洪志师父诗词:《洪吟二》〈精進正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