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负使命
马周,唐朝时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人,年幼时失去父母,家境贫寒,但他十分好学,精通《诗经》、《左传》等。他任博州助教后,时常喝酒,事情治理得不好,被人责备后便拂袖而去。从此更加沉湎于饮酒,不务正事。
马周落魄流浪,人们都躲着他。他听说袁天罡善于看相,就去求他看相,看看自己的将来是凶是吉。袁天罡看了后说:“你的五神已离你而去,生命危在旦夕,哪里还有什么相可看哪!”马周一听大惊失色,忙问怎样解救,袁天罡说:“你跟着前面那位骑牛的老人走,或许可以解救。”
马周就跟着那位老人一直登上一座大山,老人看见了马周,对他说:“你本是天上的仙官,受命下凡辅佐明君,可你却完全忘了上天赋予的使命,天天沉湎于饮酒,现在落到这种地步。如今你五神已散,正气消尽,已经死在眼前,还不好好反省悔改吗?”马周仍然发懵,不知老人说的什么意思。老人领他来到一座大殿前,有一个官员正宣读王命,责备马周有辱使命,让他返回原来的司署,反省自己的错误。马周于是被老人送到一座宏伟的房屋前,见到门上写着自己的名字。马周用钥匙打开门锁进了屋子,看见屋里的陈设都象是自己近时用过的,想了半天,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时突然来了五个人,穿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的衣服,一个个身材魁伟,他们对马周说:“我们就是你的‘五脏之神’,你在人世上沉迷于饮酒到处游荡,玷污了你的身子,所以我们就离开你到天宫来了。请你现在闭上眼睛,我们就可以再回到你的五脏中了。”马周闭上眼睛,立刻觉得心神清爽,一下记起了前时的事,于是马上锁好自己的屋子,来到仙王大殿叩头谢罪,并向仙王禀报了自己原来的使命,要求再次到人间去。
马周回来后拜见了袁天罡,袁天罡惊奇地说:“你遇到什么了?你面相已经好了!从现在起,你将会一天之内晋升多次官职,一百天后你将当上宰相,希望你要珍重自爱啊!”
马周来到长安,时逢旱灾,唐太宗忧心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并极为虔诚地责备自己,又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命文武百官上书指出朝政得失、贡献治国的良策。马周遂留心时事,陈述了二十多条建议上奏,每一条都切中当时的时弊。唐太宗看后非常高兴,当天就要召见马周,一连四次派人去催促。相见之后,谈论时局及为政之道,“与语甚悦”,一见如故。唐太宗在用人方面最注重人的品德,马周德才兼备,当即被安置在门下省,不久授以监察御史,此后历任中书舍人、谏议大夫、中书令(即宰相),兼皇太子李治的老师。
马周忠心耿耿地辅佐唐太宗,他诚挚地说:“微臣每读经史,见前贤忠孝之事,臣虽小人,窃希大道,未尝不废卷长想,思履其迹。臣以不幸,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顾来事可为者,唯忠义而已。想天庭最重忠义,做人当以忠义为本。”马周对所担负的职务尽心尽力,他上书细致地谈论以前历代兴亡和为政得失:“……上古帝王以仁德化民,为后世做出楷模,使人们不能忘怀。本朝建立前的那几个朝代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主要原因是这些时代的君主不懂得爱护百姓、对百姓不施恩惠,根基不牢固的缘故。隋朝在文帝杨坚时的基础很雄厚,本来是可以长治久安的,而杨坚晚年猜忌多疑,留下了隐患;炀帝杨广当皇帝后,腐化堕落,严重剥削百姓,最终失去了人心,使国灭身亡。要以隋亡为鉴,君主修德行应当于可修之时,不可等到失去国家之后再去后悔。国家的兴亡,不在于积蓄的多少,而在于顺从天理民心与否。对于天道公理,为事顺之则成,逆之则败;实行仁政,以民为本;推崇道德,唯贤是用;倡导节俭,少兴徭赋。”
马周还上奏说:“若使百姓得以安定,选好刺史、县令非常重要,这些人确实决定着社稷的安危,一定要精心选拔那些贤良有德的人担任郡守、县令,打算提拔担任将相的人,一定先让他们作直接跟百姓打交道的地方官,考察其是否称职。” 唐太宗采纳了马周的意见,亲自圈定各州刺史,并命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各自推荐一名德才兼备的县令。唐太宗还在屏风上一一记下地方官们的姓名,以便随时都能看着,这些官员谁若做了好事,就记于他的名下。
马周在贞观之治中,多次上书,完成了自己辅佐明君治盛世的使命,成为唐朝一代名臣。唐太宗亲笔写书赠给他:“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太平广记》)
(待续)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4/1/5/14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