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明慧文章《破除眼见为实的观念 学技术和修炼紧密相关》之后,很有感触,文中提到:“很多同修提问题,目地只是为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我经常遇到的现象:回答同修的问题之后,就没下文了,不知是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是没解决放弃了,或者是有别的方法解决了?其实很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需要及时反馈。”
这种现象真是挺普遍的。即便是一个常人,遇到问题,别人帮忙解决了,也要说声感谢。当然技术会员在论坛上解答问题,不求别人感谢,更愿意看到的是问题是否解决了,用哪种方式解决的。但是作为提问的人来说,反馈一下结果,是起码的礼貌吧?为了解决问题,大家都花费了时间,解决也好,不解决也好,反馈一下结果,这些时间就没有白花 -- 没解决,作为教训;解决了,作为经验,都是有意义的。
今天看到一个帖子,有147人浏览,8人回复,共提出了6种解决办法,最后反馈的是“已解决”,没有说用哪种办法解决的,这样的反馈就没啥参考价值。
希望大家在提问的时候,在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反馈一下结果,这样也能帮助到别人。
文/大陆大法弟子
一天晚上,我十一岁的女儿要睡觉了,我说:你睡吧,我给你读师父的讲法。于是我就开始读师父在《二零零四年复活节纽约法会讲法》。
当我读到“这批生命真正明白了,已经是由自己正念主宰着自己的生命了,而且是在正法中修炼的生命,明确自己要走的路,明确自己生命存在的目标和意义,了不起”[1]时,女儿说:“妈妈,这次学了师父新经文《为什么要救度众生》,我感觉和以前的讲法不一样,这次的讲法我都能看懂,就比如说这个‘了不起’,我以前读法也经常读到‘了不起’啊‘了不起’,但是我总感觉不知道什么是‘了不起’,学了新经文我一下子就懂了 ,师父是创世主,创造了宇宙,创造了众生,师父是最伟大了不起的,而我们又是师父的徒弟,我们才变的了不起,我突然感觉到这三个字很温暖。”说着女儿就流泪了。
我说:“我明白你的感受,因为我以前也是总听师父说‘慈悲’啊‘慈悲’,但是我始终都不知道什么是‘慈悲’,我认为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心态去爱所有人大概就是慈悲吧,我也知道师父是慈悲的,但是我还是感觉自己不懂什么是慈悲,没有生出慈悲心。但是看了师父经文《为什么会有人类》后,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师父洪大的慈悲,弥漫于整个宇宙中,小小的我笼罩在这洪大的慈悲中。从那以后我再碰到任何人我都想把这慈悲留给他们,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有意去做出来表现的很慈悲。”
学了师父近期的两篇经文后,我突然明白了很多法理,可是又说不清。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努力精進对得起师父的慈悲救度。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各地讲法六》〈二零零四年复活节纽约法会讲法〉
(责任编辑:文谦)
〖中国大陆来稿〗年前的一天中午,我梦见老家已经过世的叔叔和舅舅来到我眼前,我问他们来干什么?他们说:“给我退出来。”我一听就明白了,他们是来找我退党的。
叔叔和舅舅原来都是村支部书记,去世很早,一九九九年前就去世了。知道退党对生命得救非常重要,所以托梦找我退党。我很快就给他们退了党。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来找过我。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天上、地上、地下三界众生都在等待得救。大法弟子的责任重大,要抓紧救世人。
文/中国大陆新学员
我是得法时间不算长的新学员,时常听同修的修炼交流,也想把自己的修炼体会写出来。
听妈妈说,我出生三、四个月的时候,奶奶就要带我走亲戚,冬天农村比较冷,脑袋一直没洗过,都黑乎乎的了,然后抹香油,把脑袋上黑色的一块块揭下来了,妈妈说看到上面还有小碎发,可能是那个时候伤着了吧,我的头发很细软也比较少,尤其前额头发帘的中间部份,有指甲盖那么一小块儿地方头发很稀少,脑门显得有点秃。前段时间,我惊奇的发现那一小块儿地方长出头发了!然后跟妈妈说呢,我快30岁了,不少同龄人都有掉发的困扰,我却长出新头发啦!我也没用过生发的东西。
我出生在大法弟子的家庭,很遗憾以前没有实修,带修不修。从去年后半年才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懒惰安逸,每天早起学法发正念,下班后炼功(真相资料休息天也在发)。身体明显一身轻,精力也充沛了许多。以前下班回去后,身体很沉、脑子里也乱糟糟的;现在下班后依然觉的很精神。从小几乎没有头发的那块儿地方,现在也长出头发了!
另一个是,读高中那会儿胃就容易不舒服,泛酸,有口臭。现在有时打坐的时候,胃里返出来的味也很难受。妹妹有时也会说我口臭,还退后一步跟我说话。有一次在单位,跟一个同事比较近距离的说话,她表情略微皱眉,我就意识到是自己有口臭吧。回到座位上,我就想:为什么从小几乎没有头发的地方都长出来了,口臭却迟迟不去呢?
原来是:怕别人嫌弃我、看不上我,爱美、要面子,经常处于独处状态,接触的基本都是常人,觉的自己正直、善良,跟别人不一样,沾沾自喜,也还有显示心在作祟。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下决心要去掉,就在这时忽然觉的身体轻飘飘的,坐在座位上,身体好像没有重量的感觉,很美妙。我想应该是自己找对了,学会了向内找,好好修自己。
所在层次中的一点浅悟,不妥之处,请同修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