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看到师父讲:“人念佛号要一心不乱的念,心里什么都不想,把大脑其它部份都念木了,什么都不知道,一念代万念,‘阿弥陀佛’的每个字都能显现在眼前。”[1]我就想了:既然一心不乱的念佛号都能修成,那么一心不乱的背法也可以的。而一心不乱的背法,还可以解决学法不入心这个问题,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方法。因为背法时为了记住每句话,思想肯定也不会溜号,这是由背法的形式所决定的。当我看到满篇的文字而产生畏难情绪时,就会开导自己:你觉的看书容易吗?可是要想做到入心也是不容易的;相比之下,背法不是更容易做到入心吗?就这样,我开始背法。
因为我是上班族,一般都是在下班和休班时背法。可能之前听法、看书比较多,我用了大约二十天就背完了第一遍。开始背的很用心,一边背一边体会其内在的法理。我知道师父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原因的,细细体会每句话,很多意思都能琢磨出来。有时就象在展现一个个画面。我在这种状态下背法时,效果也是很好的:之前做项目时由于经常熬夜会大把的掉头发,但那一段时间我用手使劲捋一下头发,也不见掉下来一根;有时晚上没刷牙,早上起来后会感觉牙齿很干净,用舌头试一下,很光滑,好像已经被清洗过了;手心、手指等处经常会有一种炽热的感觉。但有时起了急躁心,有了一种完成任务的心理,那么背完后就会感到特别累,身体也没有了那些好的状态。
由于一些事情的干扰,我再背第二遍法时,已经是一年以后了。这个教训让我记住:以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我背第二遍法时,速度明显慢下来了。我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能为了背法而背法,一定要心在其中,安下心来才能有所收获。第二遍也有一些干扰,断断续续背了两个月背完了。
等背完第二遍,我马上对自己背第三遍有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我要把每一讲从头到尾不间断的背下来。这样就能做到把这部法完整的背下来了。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所以不要攀比背法速度。这里也不是显示什么,只是非常后悔自己没有珍惜时间,因为一些干扰而错失了背法机缘。之前项目负责人也提醒过我,我都不以为然。现在唯有加倍弥补自己在学法上的缺失,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将来负责。
第三遍背法,就是通背了。我把段与段之间连贯起来,对每一章节的结构终于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以前有很多不明白的,不知道某些段落之间有什么关联,或者某段话与标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读法一般是很快的,没有时间去思考,也就这么过去了,现在想想好似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之前读法可能注重的是局部,现在通背能从洪观上体会法的内涵和深意。通背后会发现师父讲的法非常严谨、逻辑性很强,其内在的原理非常深奥,层层叠叠,并非我们表面上看的大白话那么简单。
背法时还有一种体会,就是书中每句话的语气词、助词都恰到好处。记得明慧网之前有同修写过“这”“那”不太好区分,当你背着背着就会觉的本来就应该那样写,如果互换一下就不太顺。背法时还会突然发现一些之前被忽略的话,现在看那些话才是重点。刚开始背法时脑子是比较浑的,也理不清头绪,每背一次那些模糊的东西就会变的轮廓清晰一些,表面的间隔就会少一些。最后完整背下来后,会发现自己前后对一些法或同一段法的认识上竟然不太一样了。
我背法时,是闭上眼睛,心中默背。基本上每句话在什么位置都是比较清楚的,状态好的时候,每个字历历在目。有时漏了一句话,马上就能够知道,因为那几个字的位置不在那里。
我打算背完这一遍后,再这样背几遍,争取以后跟正常学法一样。这样牢牢的把法刻在灵魂深处,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背法中学法。
背法不是最终目地。熟记于心,融会贯通,用法理来指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思一念,正心正念,溶于法中,同化大法,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师父讲:“这还不算什么,那要炼到什么成度?要使人的身体百脉都在逐渐加宽,能量越来越强,变的越来越亮。最后使上万条脉连成一片,达到一种无脉无穴的境地,整个身体连成一片,这是通脉最终达到的目地。”[1]我从中悟到我们学法也应该达到这种成度。
立志背法时,要克服畏难情绪,要对自己有信心,有恒心和毅力,一旦立下了目标,就要坚定的去做。排除诱惑和干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决心。当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后,就不会轻易的改变。
再说一下我个人的记性,其实并不算好,在学校读书时,全班同时背某段课文,我算背的慢的,倒数吧。说出这个事情来,主要是希望同修要对自己有信心,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法背下来。
背第三遍时,我感觉自己的记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我脑子挺糊涂的,有些事做了也不记得。而努力背法不但没有把脑子累坏,反而使它更清晰了,脑容量好象也增大了。比如我以前在工作中连记住一个货号都比较困难,现在连续记好几个都不会忘,只要闭着眼睛默想一下,差不多就能说出来,就象印在了脑子里一样。而且还不乱,很有条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本文只是想用自己背法的经验鼓励同修,如果你正在因为学法不入心而苦恼,或正处于魔难中,那么请不要过于担忧和悲观,可以试试背法,可能无意中就突破了困境。当然在背法时,究竟能领会多少,也不必太执著,只要知道自己心在其中就可以了,因为师父讲过“无求而自得”[2]。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转法轮》
[2] 李洪志师父著作:《悉尼法会讲法》
(责任编辑:文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