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归咎于己的陈寔

更新: 2016年08月28日
【明慧网二零一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当别人做错了,伤害到了自己,自己是否仍能善待别人?此时,很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凡是出现错误,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还是有错误就反省、归咎于自己,此时,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在中共党文化中,人们习惯于把错误推给别人,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都习以为常了,说话时说起别人来尖酸刻薄;办事时要求别人必须完美无瑕;写文章时用词极端、激烈,恨不得用几个惊叹号,宣泄满腔愤慨,给别人痛击。而真实的古人是怎样的呢?

东汉的陈寔,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小吏。后来他隐居在阳城山中。当时有人杀了人,同县的一个姓杨的小吏怀疑是陈寔杀的,县衙于是把陈寔逮到狱中,拷打后,仍没得到证据,因此释放了陈寔。后来陈寔担任了督邮,不记仇,不报复,容人之过,以德报怨,秘密地托咐县令,礼待姓杨的小吏。远近的人听说了,都叹服。

后来,陈寔担任功曹。这时,中常侍(高级太监)侯览(人名)委托太守高伦任用小吏。陈寔知道被任用的人不合适,就对高伦说:“这个人不宜用,然而,侯常侍(对太监的尊称)的命令你不敢违抗。我请求去外地任职(让人以为是我推荐了不合适的人而引咎离开此地),这样不会有损于您的明德。”高伦听了他的。于是,舆论怪罪陈寔推荐的人不合适,陈寔始终没说什么。

高伦后来升任尚书,郡中的士大夫来送行。高伦对众人说:“我以前屈从于侯常侍任用小吏,陈寔先生私下里给我指出不合适,他却去外地任职。近来听说人们评议政事时因这件事鄙视陈寔,此事的过错是由于我害怕强权,陈寔先生可谓是有好处推到别人身上,有过错过则归自己。”然而,陈寔坚持归咎于自己。听说的人都叹息,天下因此都心服他的德行。

陈寔担任太丘县的长官,他采取修德、清静无为的办法治理,百姓得到安宁。邻县的人来归附太丘县,陈寔劝他们回乡。小吏担心这些人告状,想把这些人拘禁起来。陈寔说:“告状是为了求得公正,拘禁起来,天理怎能伸张?不要拘禁他们。”上级听说了,叹息说:“陈寔先生所说的话是如此考虑百姓,难道还有人怨他吗?”终究没有人告他的状。后来,陈寔解任回家,小吏、百姓怀念他。

陈寔在乡里,用公平的心作表率。有争讼的,陈寔力求公正的判案,告诉打官司的百姓是非曲直,打官司的百姓回去后,都无怨言。有的叹息说:“宁愿受刑罚,不愿被陈寔说不是。”

陈寔注重自己的品行,得了善报。陈寔很长寿,活到了八十四岁。各地去吊唁的有三万多人,穿着丧服的以百计。他们共同刻石立碑,纪念陈寔。

陈寔有六个儿子。陈寔的儿子陈纪、陈谌、孙子陈群,都当了官。子孙兴盛、发达。

(《后汉书 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