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编辑小册子

【明慧网二零零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我也编辑过小册子,也看过别人编辑小册子,感觉象看回放录像,把我当时的表现又重演了一遍。

凡是敢编小册子的人,一般都很自信,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思维方式。我记得我刚编第一本小册子的时候,虽然费了点劲,但自信满满的,觉得自己编得简直是太完美了,当时编好后让我丈夫看,他提了点意见,我觉得不屑一顾。但当小册子发表出来之后,我看到我的小册子被改的面目全非,趴在桌子上直哭,心里象针扎一样,觉得自己倾注了那么多心血的小册子,变成了这样。觉得明慧的同修根本不知道我这本小册子整体要表达的是什么,针对的是什么样的地域性的人文特点。我丈夫也是同修,他看我这样,就在一边安慰我,鼓励我。就这样,我好几天都不愿意去看那本小册子。后来过了几个星期,我冷静下来,从新看了那本小册子,看完之后,我跟丈夫说:我承认,明慧同修编得比我好。而且因为是第一期,他们非常用心的改了这本小册子。我丈夫说,就是嘛,人家本来就编得比你好,我早就想说了。

那么现在回想一下,当时触动我的,其中一个是我的情。我因为编这本小册子很用心,倾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对它的情。当看到别人把它改动的时候,心里面就承受不了了。另一个,就是我执著于我救度众生的办法。我编小册子可能是按照当地人的思维习惯或共有的某种观念去整体的编小册子的,那么一旦有人改动了我这个东西,我就受不了了,备受打击,而忽略了慈悲才能真正救得了众生。而因为我执著于自己救度众生的办法,所以一叶障目,而看不到明慧同修丰富的经验和循序渐進引导众生得救的思维主线。所以,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发现,明慧同修的方法其实更好。

另外,我看到了我的差距。明慧同修的话写的非常亲切悦耳(其实是慈悲),而我的话充满了警告、仇恨、冷嘲热讽,紧张过度。明慧同修的排版,对色彩的运用,对插图的选用,远比我要得心应手。另外,我可能编得页数也太多了,因为在实际的打印中,二十八页或二十四页的小册子更方便。

那么当几个月后,我又一次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编小册子,再重复上演着我的这一幕时,我的心情是多么忍俊不禁,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我看到了当觉得自己编的小册子很完美而自信满满时,在某些问题上是多么的不明智和自以为是(我当时才知道原来自己那时候是多么的让人无可奈何);我看到了一个修炼者写的文字是多么忠诚的反映出他(她)所有的执著,而他(她)自己也许都不知道;我看到了一个有着高学历的修炼者因为诸多的执著心而写出的文字似是而非,言不由衷,前言不搭后语,自己还很自得(天啊,我当时写的文字一定也好不到哪去);我看到了因为他(她)的自信满满而根本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而只好让明慧的同修受累(我理解我丈夫当时的想法了);我看到了明慧的同修费心给他(她)改好了后招来了他(她)多少的抱怨和愤愤不平——实际上从我旁观的角度看,幸亏明慧的同修改了,要不可太……(怎么跟我当时一模一样,明慧的同修,你们真不容易呀);……

总而言之,这两次经历对我来说是提高心性看到自己差距的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深刻的体会了明慧同修的心情:又要慈悲对待编辑小册子的同修,又要对小册子以至众生负责,又要面对触及到同修执著后的心性冲击反馈,同时还要修好自己,真的非常不容易。

而作为编辑小册子的一份子,我的体会是:编辑小册子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能够把话说完整,能够叙述清楚一件事情,也就是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再加上修炼者的慈悲,再学一些简单的排版,编辑图片的技术,学习一些简单的颜色的基础知识,就可以编辑一份非常好的小册子。而且因为我们的地区性小册子是面向老百姓的,所以白话些、土语化一些的文字读起来会更亲切。

总而言之,在大陆,因为修炼者的文化素质、地区、性格、心性等等各异,所以编辑的小册子也各异。我想,对于明慧负责这方面的同修来讲,把好关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那么冲击到的心性也是什么样的都有。但从我个人现在的感觉来讲,凡是被明慧改的“面目全非”的小册子,如果不是因为文化水平的问题,那么就是字里行间缺少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慈悲。

中国有句话,叫做文如其人。那么我们作为修炼者来讲,字里行间所带出来的东西会非常真实地反映出我们当下的执著和状态。如果我们带着对恶警的仇恨,对作恶者的警告,或不能脱离被迫害当时的紧张氛围,那么这一切都会被带到我们的字里行间。而这一切是不能起到救度众生的效果的,甚至适得其反。那么反观被明慧同修修改后的小册子,无一不是带着洪大的慈悲,让人觉得对方从心眼里为自己着想。我想,这就是差距,就是我们这些在党文化浸泡下的同修应该追上来的部份。

写这篇文章的目地,一个是加强与明慧的沟通,另一个,也是加强与编辑小册子的同修沟通。如果我们当地真的有什么特殊的观念需要打破,或者有什么特殊的地域特点,可以随小册子给明慧的同修写一个便条,增强沟通,这样可以更好的圆容成一个整体,发挥出更大的救度众生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