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二零零四年二月份开始走進法轮大法修炼之中。说实在的,那个时候,我只知道炼法轮功的人都是好人,不会骗人。我得感谢师父在我刚踏進大法中,给我安排了很好的同修。他们为了让我可以每天炼功学法,无私的利用自己的时间陪我炼功学法,让我渐渐的开始对大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那次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地区交流会。我被分到和几个很精進的台湾同修一组。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才惊讶的恍然大悟,原来我修炼的这个功法是佛法呀。原来这样炼功学法就可以修成佛啊!我好象从那时起,才开始有意识的注意我身边的人和事(这之前我一直被人说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对周遭的事都不关心。并且这之前我的人生目标也一直是不让世俗污染我,我喜欢这样,并努力让自己这样终老一生)。
当这一天我明白的时候,我的签证就开始出现麻烦,但那时,我并不知道怎么修,现在想起来我真的是在同修的帮助下过的每一关。我自己都是跌跌撞撞的,并没有主动的利用每一关去自己的执著心。记得有一次,我还傻傻的问同修,你怎么知道哪个是人心哪?他回答,老师的书读多了,就会分辨了。我当时还懵懵懂懂的想:“难道人的所思所想,不是人心吗?搞不懂。” 好在,我一直没走出大法弟子的修炼环境,虽然我不是时时在大法中,可我还是努力想修佛,即使我并不十分清楚如何修。
二零零六年的一天,有同修跟我讲,让我来带领合唱队,我有点不知所措。开始,我不想接受,一是太晚的练习,如每个星期天都练,我回家就太迟了。每个星期天,一天都在活动中心;二是,在这之前,我每天所思所想都是钢琴的一套教材和教学思路,如果教合唱我还得想这方面的事情,虽然在大学里刚上班的时候,也教过二年声乐,可因为喜欢钢琴教学,我还是推了声乐教学。这一推,近十五、十六年没再想过这事。如果教,岂不是给自己添了许多麻烦。可是,很奇怪,那一阵总有合唱队的人不断的有人给我讲,直到有一天,我想起师父告诉过我们,大法弟子的技能是用来证实大法的。我略有所悟。于是那一个晚上,我便开始了真正的去教合唱队了。
* 面对困境
首先,我必须面对的是一群没有专业训练的人,没有声乐条件,没有专业技能包括耳朵的技能等。我开始了第一课之后,回到家里,思绪万千,在学校里,我都是要在专业学生里选更好的人教,一年下来成绩都不敢保证,在这里可是没有选择硬硬的教,如果不努力,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可是我也知道我不可以这样自私,我要做好一点,再好一点。花开何愁没颜色,春风吹过哪有万物拒绝披上绿装的。就这样,我一节课一节课的坚持着,慢慢的,有了一点合唱队的感觉了,不再是齐唱了。慢慢的,声音也有一点味道了,可是心里知道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
* 面对心性的挑战
合唱队有了些起色后,我便知道这样做下去是没有错的,只是需要坚持,可是状况出现了。我面对的不是学生,不是合唱队员,而是一个个的修炼人,我常常忘记这一点,面对这些人是不可以要求必须到点就来的,同时也不能逼着人家把每次的作业练会,不做好就惩罚。这里只有心性的要求,我只是修自己的份,没办法发号施令,可是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那一天,我劈头盖脸的上来就说:“下次必须七点半大家准时开始,晚十分钟你就不用進来了,即使是常人他们上课也需要准时吧,何况我们是有更高标准的修炼人呢?为什么这样(迟到),我很不习惯!”事后,我便开始上课训练,那天结束后,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冲着另外两个同修吼着:“哪有这样的?你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还让我一个人在这守着,还要守心性,耐心的对待他们,还得做而无求。那你们的为别人着想的心哪里去了?”我一肚子的埋怨委屈尽情的发泄着。她们只是笑着并不与我争执,那个晚上我很生气,为什么修炼人光要求别人,自己却不做好?我完全忘记了,我也是一名想修成无私无我的觉者的修炼人,我又在帮别人提高而自己不修。
那天晚上我很沮丧,问我自己,我到底能不能修,我还要不要修?当然答案是肯定的。一天在打坐的时候,老师的法打到我眼前,我认识到师父讲的在为别人做好事的时候修炼自己,师父说过:“在人与人心性的摩擦当中,你能够脱颖而出,这是最难的。难就难在你明明白白的在常人利益当中吃亏,在切身利益面前,你动不动心”(《转法轮》),我眼泪都出来了,我真是悟性差呀。师父精心安排的为我提高心性的关,我又考了个不及格。
有了这次教训后,我不再抱怨了,我切实的真正的明白了我的修炼道路就是在“炼”中修,在修中“炼”,我开始真正的高高兴兴的接受我的修炼道路了。不再惧怕抱怨风起云涌,也不再心里长满荒芜的蒿草。我清晰认识到可能任何时候,任何东西都会改变,我坚修大法不再改变。我再不会为令人心动的景色或令人撼动心魄的假相停滞我修炼的步伐了。
我想做那万物复苏的春风,不露声色,努力耕耘,让风儿走过的地方土地变绿,变繁茂,真正做一个“润物细无声”,知时节的“好雨”!
再一次感谢慈悲的师父,感谢让我修炼成长的合唱队队员及无私的为我的提高而默默奉献的同修们。
(二零零六年新加坡法会发言稿)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7/3/19/8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