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告诉我们:“我过去讲过,我说实际上常人社会发生的一切,在今天,都是大法弟子的心促成的。虽然有旧势力的存在,可是你们没有那个心,它就没有招。”(《在2002年美国费城法会上讲法》)“如果在中国大陆这场迫害开始的时候,大法弟子都能够象现在这样做得比较正,这场迫害它发动不起来,那些邪恶瞬间就会销毁掉,人间不是它们逞恶的地方。”(《2004年纽约国际法会讲法》)99年的时候尚且如此,那么2005年的今天,在另外空间的邪恶被大量清除掉、所剩的越来越少的时刻,为什么在大陆还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破坏事件呢?是否我们大陆学员都应该静下心来,看看各自修炼中的问题呢?
这段时间从各方面的情况反馈看,一方面,大陆学员中还有一部份人抵触九评,或者对推广九评有顾虑,认为是搞政治。(对于这一点,师父在《2005年曼哈顿国际法会讲法》中讲的很清楚:“其实你本来不是搞政治它就要说你搞政治。它们一贯是一边迫害人、打击人,一边给人造谣、煽动世人,也为迫害找理由。它们一贯是打击谁时随意愿意说谁是什么它就说什么。大法弟子就做大法弟子该做的事,非常清醒的、理智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任何邪恶谎言、党文化中的所谓罪名都干扰不了、都冲击不了。”)另一面,我们在不怕邪恶攻击我们搞政治的同时,是否真的从法理上认识到了大法弟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参与政治呢?
九评刚出来的时候,也听到一些同修反应很兴奋,很激动,觉得这下好了,以前总说我们不搞政治,不敢把矛头指向邪党;现在好了,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直到把邪党搞倒为止。把搞倒恶党作为目地,这不是和常人的政治团体混为一谈了吗?还有的学员的家庭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曾被恶党迫害得家破人亡,修炼之后自己又直接遭受邪党残害,因此做事时掺有一种好象“终于可以报杀父之仇了”的常人感情。——邪恶还在,我们这样抱着一种争斗心,一种对恶党仇恨的心去推九评,很难不出事。因为这时候其实是人在做事,不是大法弟子在做事了。当初明慧编辑部通知发正念的时候,一些人高兴的说:总说忍,现在终于可以和邪恶干了,这些都不是大法修炼要求的正念的体现啊。
还有一些这些年一直在积极做事的学员认为,现在不用再讲真象了,就讲九评就行了,九评讲完了恶党倒了正法也就结束了。种种思想反映出,现在大陆有些地区的资料点,大面积的把大法真象资料的制作全停了,只做九评。——现在九评是要做,但是为什么做、应该怎么做,作为修炼了的人,也是必须要从法理上有个清醒、正确的认识,才能把握好的。
九评要做,大法真象资料和大法书籍,三部份都需要同时做,不可偏废,一定要平衡的把握好。否则我们学员法理上不明晰,邪恶马上就钻空子。师父讲给我们的是法,不是常人中的一个说辞,不是为我们做一件什么常人事找个“合理化”的借口。
还有些地区的大陆学员不顾劝告,固执的把九评和大法真象资料混在一起散发。有些大陆学员坚持说九评也是“真象资料”,所以就应该一起讲、一起发,而且要用大法弟子的名义去做、去发。看起来好象很有根据,其实跳出来看一看:为什么在海外自由社会,是大纪元等社会媒体在全力做这件事,而离大法很近的明慧网却一直没有做呢?真修弟子冷静的想想,答案就在眼前。(当然也有个别学员,一看到事情格局不符合自己的思想和做法,就产生急躁和外求改变别人的心,认为明慧没做是明慧跟不上了,我跟得上,大家听我的没错。)证实自己的心太强,最后往往不但给自己也给环境、给他人造成损失。在过去六年中,这种常人心招致教训的例子太多了。师父慈悲,讲法时常常肯定我们变得更成熟、理智、智慧。可是我们扪心自问,自己真的做到象师父希望的那样成熟、理智了吗?
宇宙中在正法,修炼人志在助师正法,不应该对人间的政治斗争感兴趣,否则带着对人世的执著怎么能修成?邪党是宇宙中产生的一个最坏的生命,如果它不破坏正法,大法都可以将其归正、同化,成为好的生命;现在它干扰了宇宙正法,众神决定将其淘汰,那么它必将走向灭亡,其命运已定,不配大法弟子去和它斗。就象我们扫垃圾,我们不会和垃圾生气,不会觉得我们想和垃圾斗一斗。无论社会上出现什么事情,无论形势有什么变化,大法弟子的初衷都没有变,就是要救度更多的众生。今天媒体推九评也是为了救度更多被恶党障碍了的中国人,而不是和恶党一争高下,否则就是大大贬低了我们自己。
修炼人做一件事,表面上看起来往往和常人没什么区别。也许常人会按照他们的观念说我们搞政治,但是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同样做一件事,心性层次不同,效果也不同。就象刚开始修炼入门祛病时,有的人明白了修炼的道理,把病放下了,病马上就好了。有的人不管怎么说嘴上放下了,也不吃药了,不上医院了,但病就是不好。两者表面上看一样,但实质上完全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修炼的理贯彻我们修炼过程的始终。我们的心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效果,心性到位了,以修炼人的心态去做,而不是以常人的心态去做,才能把该做的事做得又快又效果好。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5/6/9/61663.html